今天自考在线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高考、院校招生考试、招生简章、报名入口、录取分数线的相关文章!
湖北中医药大学好吗
口碑1:
我女儿是准大一新生。请问去湖北中医药大学新校区,武汉,汉口,武昌火车站,去学校哪个火车站更近更方便??
口碑二:
如果你想学中医,或者想做医药代表,就来这里吧。这是医药代表的摇篮,可以和武大华科相提并论。这里学习中医的氛围很浓。物流专业还不错,推荐。
口碑三:
该校以中医闻名于湖北省。这几年学校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师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学校交通比较方便,但是学校周边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适合专心学习。
口碑4:
湖北中医药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武昌昙华林校区,新校区位于洪山黄家湖校区。新校区条件比老校区略好,但老校区住宿条件相对来说没那么好。这所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方面一直在进步。湖北中医药大学是为数不多的没有自己附属医院的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的素质很好。
口碑5:
学校就业率高,师资力量好,很多同学选择考研,成绩都很好。
口碑6:
学校有新老两个校区,林玉华老校区和黄家湖新校区。新校区比较新,新校区大一大二,老校区大三大四。老宿舍八个人,新校区六个人。有空色调的独立卫生间。学校通常会举办各种活动。关于专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清楚。
口碑7:
老师对学生很负责,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学校图书馆也很适合学习。校园氛围很浓。学校不官僚,专心办学,宽容学生。如果能重来一次,我会好好珍惜本科四年。我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第三年改学保险,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老师愿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问题!
口碑8:
学校宿舍住宿分为南北两区。南区的条件比北区好一点。所有宿舍都有空谐卫,不错。学校有三个食堂,每个食堂都有自己独特的店铺。校园环境舒适,绿化良好,三面环湖(冬天有点冷),种植了很多花草和特色药用植物。总体不错。
口碑9:
有三个食堂,各有特色和优势,品种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还可以,教学水平不错,学习氛围很好。北区的宿舍比较旧,南区的还可以。都有空音。还是中医专业比较好。
口碑10:
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很强的,各种组织和部门的活动也很多,对学生来说非常丰富。学校很关心我们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那些家庭可能不太好的学生,这很好。
以上评论只是部分网友的评论。关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名数据,湖北中医药大学在全国排名第284位,在武书连大学排名第357位。
院校排行榜排名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友会284武汉市医药类普通本科湖北中医药大学武书连357武汉市医药类普通本科湖北中医药大学简介:
湖北是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中医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湖北中医学院。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品检验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全国最早开设中医药本科教育和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湖北省首批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省属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位于江城武汉,总占地面积1610亩,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昙华林校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古朴典雅,雍容华贵;黄家湖校区现代而实用,宏伟,美丽而庄严。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2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54.7万册,电子图书142.7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202人,其中专任教师732人,高级职称491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16800余人,其中本科生14957人。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弘扬“求真、勤奋、博”的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办学理念,坚持“求真、探索、创新”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已培养毕业生近10万人,涌现出欧亚科学院院士、973中医药工程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等一批知名校友。
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办学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国内高校全日制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学校现有33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文、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目前,学校拥有中药学、中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药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护理学、医学技术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药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中药两个一级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3个,省级优势学科群2个;国家卫生委员会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省级重点专科20个。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国家一流本科2个,省一流本科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优秀网络开放课程3门。
学校拥有中药资源与复方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药研发技术创新基地1个, 针灸防病国际合作基地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其他省级和武汉市科研平台19个。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肝病防治基地依托单位、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北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道地药材和创新型中药新产品技术创新基地、国家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培训与研究中心、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湖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拥有李今庸教授、梅国强教授两位国医大师,一位全国名老中医。教育部两名“长江学者”;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2名黄绮学者和1名青年黄绮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中医药院校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传承导师18人,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14人;湖北省一、二级学科带头人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湖北省名中医大师10人,湖北省名中医大师19人;湖北名师2名;新世纪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9个;中国优秀中医临床和基础人才7人,中国中医骨干人才5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6名;湖北省医学拔尖青年人才2名,一、二级2名;湖北省道德模范1名,省师德先进个人2名,“荆楚好老师”1名,“荆楚百优”宣传思想文化青年人才2名;湖北省高层次人才规划专家23人。
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是全国首批可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具有招收港澳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资格,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大学、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建立了“中医药院校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外交流基地”和“中马中医药中心”。
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连续八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是“全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主持国家重点R&D计划,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进入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中医药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湖北省党建先进单位”、“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综治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被评为湖北省企业、科技机构档案目标管理“省级”单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疫病科技研究;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指导完成“肺炎一号”和“重症肺炎一号”;鲁文亮教授在国内率先编写出版了《中医防治新冠肺炎简易手册》,王平教授牵头编辑了《中医抗疫100问》专刊,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赠送给全球十多个国家。1名教师获得“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3名教师获得“民盟湖北省委员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六十多年来,我辛勤耕耘,树木棒,不断歌唱。新甲子奋进,再续篇章。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学校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学校将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强的担当,继续扎根荆楚大地,面向行业,辐射全国,以“育人为本”,努力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加快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的步伐,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维护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www.shengxueli.com是否是985否是否是211否是否是双一流否主管单位湖北省创建时间1958年博士点数量一级:2,二级:0硕士点数量一级:7,二级:0学校类型医药类所在城市武汉市办学层次普通本科自考在线(www.zikaoonline.com)为考生提供网上报名系统入口及报考时间,中专、高职、职业教育、专升本、学历提升、成绩查询、历年真题下载、函授、模拟试题、课程资料等服务。